中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,空間分布不平衡。隨著中國城市化、工業化的加速,水資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污水處理行業成為新興產業,目前與自來水生產、供水、排水、中水回用行業處于同等重要地位。
2002年底,建設部提出了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意見。加快了市政公用行業的改革步伐。原本作為城市福利的水廠也就相繼而上馬,成為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,提高了現代人的生活水平。
截至2005年底,全國661個設市城市中,已有383個城市建成污水處理廠792座,污水處理率由2000年的34%提高到52%,并形成了適合國情的污水處理技術路線和管理機制。其中,有135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已達到或接近70%,單廠處理規模達到每天100萬立方米。
截止到2008年5月底,全國建成并運營1408座污水處理廠,這其中還不包含在鄉鎮、工廠、以及各類的污水處理廠。隨著“十一五”規劃的逐步落實,各地的縣級污水處理廠建設腳步也在加快,這樣保守估算,截止到2010年底,我國至少將有近3000座污水處理廠建成并運營。一方面要多快好省的建設污水處理廠,另一方面,為了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長遠利益,在“十一五”規劃綱要提出,“十一五”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%左右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%。這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,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,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。
雖然由于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,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快速增長,污水處理總量逐年增加,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。但目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。
一方面,中國目前的污水處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規模的迅速擴張,管網、污泥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。另一方面,中國的污水處理率與發達國家相比,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,且處理設施的負荷率低。
因此中國應完善污水處理的政策法規,建立監管體制,創建合理的污水處理收費體系,扶植國內環保產業發展,推進污水處理行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。污水處理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,發展前景十分廣闊。中國將在“十一五”期間投資3000億元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和利用,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由此迎來高速發展期。